書、App、網站推薦
學習語言是一趟不斷摸索的旅程,尤其當資源繁多卻方向模糊時,常常讓人感到困惑。但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與工具,自學也能達到出乎意料的成果。
最初接觸韓文,其實是因為韓劇《一起吃飯吧》。劇中主角對韓國食物的熱愛讓人心動不已,每次看完一集就忍不住搜尋餐廳,嘗試複製劇中的場景。幾次到韓國旅遊後,發現只靠英文或比手畫腳,總覺得少了點什麼,尤其在點餐時看不懂菜單、查地圖時無法理解標示,於是萌生了學習韓文的念頭。
最初只希望看得懂餐廳的菜單、路邊的招牌,沒想過會有天通過韓檢TOPIK I,而且還幾乎拿到滿分。
為了給自己一個清楚的學習里程碑,報名了2019年4月的TOPIK I考試。那時在韓國短暫補習一個月後回台,便開始三個月的自學過程,正式準備考試的時間僅有一個月左右。準備方式不複雜,核心策略是:「選對教材、寫足考古題、搭配生活化學習」。
這個策略後來也影響了身邊許多朋友。有位朋友當時跟風學韓文,因工作太忙無法補習,於是我推薦他依樣使用相同的教材與App。雖然他沒有報考韓檢,但幾次旅行中,能自己搭車、點餐、和民宿老闆簡單聊天,他說那種「靠自己看懂招牌與對話的成就感」無價。
這是許多在韓國學習者所熟知的教材,其實它的正式名稱是《가나다 Korean》,由Ganada語言補習班編撰。初級課本分為30課,涵蓋最基本的文法與生活用語。使用這套教材時,最大的好處是每一課都只有1~2個文法點,搭配大量練習題,讓自學者可以扎實吸收每一個語法。
另一個優點是從敬語開始學習,對於初學者能更早理解單字尾音變化。而且全系列從初級到進階都有,甚至包含會話、寫作練習書,學習到一定程度也不用煩惱要換書。
補充一點,《新輕鬆學韓語》的習題本是額外購買的,但非常推薦搭配練習。就算課本已看完一輪,透過習題反覆練習文法點會更有幫助。回顧那段自學時光,每天下班後在咖啡廳一邊寫習題、一邊聽音樂的畫面仍記憶猶新。
親戚中有位表妹後來也買了這套書,她說最喜歡的是每課的對話情境很貼近日常,例如如何打招呼、點飲料、在便利商店買東西……光是讀這些,她覺得自己彷彿就站在首爾街頭。
這本書列出了TOPIK 1常見的1200個單字,依據主題與頻率規劃成30天的背誦計畫。當時讀這本書時會搭配Naver字典,把不熟的單字加入生字簿中,用零碎時間不斷複習。
這種目標明確、時間清晰的單字書最適合考試倒數階段使用。一位朋友後來用這本書準備考試,還分享他在捷運上、排隊時、甚至午休時都會打開手機App默背幾個單字。他說,比起滑社群媒體,這樣更充實也比較沒有焦慮感。
準備考試時,聽力部分其實並未特別用教材練習,取而代之的是「聽音樂」。從iKON、IU到Zion.T,幾乎所有歌單都變成練習素材。每當聽到熟悉的詞語出現在歌詞裡,會立刻查意思、找中譯,然後重複播放。
學弟後來照做,還說他因為聽太多女團歌,考試時反而能抓住某些對話的語調與詞彙,效果意外地好。他笑說:「原來刷BLACKPINK MV也算備考?」
無論學了多少文法與單字,最後一兩週寫考古題是必須的。透過考古題不只能掌握題型,還能幫助自我檢討、找出弱點重複加強。第一次寫只拿到140分,最後一次寫則接近滿分,這中間差距全靠「錯題重聽與精讀」累積出來。
當時甚至會把試題列印出來模擬考場情境。朋友看了笑說「現在是要自己辦TOPIK模擬考嗎?」但認真模擬的過程中,能學會如何分配時間與降低焦慮感。
由一位政大韓文所學生「雞蛋」經營的帳號,她的教學方式清楚、圖文並茂,初學者可以透過短短一則貼文快速理解文法重點,還會搭配錄音教學。這個帳號對許多人來說,就像是一位不斷陪伴身邊的線上導師。
另一位在大陸讀書的朋友透過翻牆追蹤這個IG帳號,他說在學校沒人可以問韓文時,這個帳號簡直是救星。
Naver的中韓字典是韓國本地人也會使用的線上資源,介面乾淨、例句豐富。生字簿功能可以將查過的單字儲存,再利用內建小測驗工具進行複習。也可以自行設定只顯示韓文或中文,模擬快問快答的效果。
曾有一位語言交換的朋友,甚至每週會檢查自己生字簿的「遺忘率」,像玩遊戲一樣提升記憶正確率。
這是一款語言交換App,可以找到韓國母語者進行文字或語音交流。很多韓國人會發生活日常貼文,也有不少人會主動找學中文的人練習。初期不敢開口說的話,也能先用文字慢慢練習,然後讓對方協助修改。
有位曾參加語言交換的網友說:「一開始真的很緊張,但韓國人都很有禮貌,也會給出簡單又實用的建議。」透過這樣的互動,對於了解韓文語尾與生活語感幫助極大。
雖然Google翻譯也能用,但Papago在韓文方面的準確率較高,尤其是句型與口語化語句的翻譯上。唯一要注意的是掃圖翻譯功能在實際環境中不太穩定,最好還是以手動輸入為主。
許多人學語言時會遇到一個關卡:「中途放棄」。但其實,語言學習是一場耐力賽而非短跑競速。不需要一次理解所有內容,只要每週都有進度、持續複習,最後自然能累積成山。
曾經有朋友在準備半年後遇到瓶頸,打算放棄。鼓勵他「先停下來聽首歌、看部韓綜,重新找回對語言的熱情」,結果一周後他又回到進度表,最終也順利拿到TOPIK 1證書。
另一位則因為打算去韓國留學,在工作之餘堅持每天背30個單字,聽20分鐘韓語廣播。他說每天學習時總覺得進度很慢,但三個月後能獨自完成申請流程,連韓國大使館職員都說他的韓文信寫得不錯。
通過韓檢Topik I,不只是一張證書,而是一段充滿汗水與驚喜的旅程。從最初的ㄱ、ㄴ、ㄷ到能看懂地圖、菜單與歌詞,每一步都充滿挑戰。但也正因如此,當最終成績揭曉、看到接近滿分的分數時,那份成就感遠超出期待。
如果現在正站在人生語言轉角、猶豫是否該啟程,不妨相信:只要開始,最難的已經過去。
若你也正準備韓檢、對自學有興趣,歡迎收藏這篇完整攻略,希望這些經驗與工具,能幫助更多人輕鬆邁出學習的第一步。
示出來的那一刻,感動與成就感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。
那天打開成績單,看到自己幾乎滿分的分數時,內心浮現的不是「我真聰明」,而是「還好當初沒有放棄」。那些下班後在公車上戴著耳機背單字的時光、假日坐在圖書館模擬考試的日子、甚至是在深夜練習韓文字母筆順的瞬間,全都歷歷在目。語言學習不是一場炫技的比賽,而是一場與自己對話的修行。
這樣的感受,也被一位在韓國讀研究所的學姊深深體會。她分享說:「剛來韓國時每天都像在聽天書,從點咖啡都緊張得要命。但等到某一天能夠自然地與路人寒暄、能參加社團活動、能讀懂報紙時,那種滿足感會讓人一輩子記得。」
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,很多人會陷入「我進步太慢」或「我是不是不適合學語言」的自我懷疑。但其實,「效率」並不總是關鍵,更多時候是「情緒」與「動力」才是能否持久的關鍵因素。
有朋友試過各種計畫性強的學習方法,像是每日KPI、Excel記錄進度,但不到兩週就放棄。後來他開始用比較輕鬆的方法學習:看韓綜時寫下聽到的短句、每天跟語言交換朋友打招呼。雖然進度不明顯,但他持續了一年,現在已經能跟韓國朋友用韓文聊工作與家庭話題。
這樣的轉變說明一件事:唯有情緒不排斥、甚至期待學習的時候,語言才會自然而然流進生活中。
這確實是自學者常見的困擾。但其實只要選擇有附音檔的教材、固定使用Naver字典或Papago校正,搭配語言交換,就能大幅降低學錯的機率。
如果還是擔心,可以加入韓文學習社群,定期請有經驗的學習者幫忙檢查作文或錄音。
以Topik I來說,其實不難,只要熟記常見單字、文法、句型結構,搭配兩週以上的考古題練習,大多數人都能順利通過。關鍵是把考試視為驗收,而不是壓力來源。
完全可以。現今網路資源發達,不論是YouTube、IG、Podcast、App、免費線上課程,甚至韓國人自己做的語法整理網站,都能提供超乎想像的支援。身邊有朋友從未踏足韓國,光靠自學就能與韓國人電話聊天、寫出無錯別字的email,關鍵只是願不願意持續與語言相處。
為了方便自學者深入學習,以下提供一些推薦資源:
YouTube頻道
Podcast推薦
網站推薦
App推薦
語言學習最大的收穫,往往不是證書,而是能與不同文化的人建立連結。
朋友中有一對情侶,因為一方是韓國人,另一方是台灣人,交往初期靠英文溝通。但後來台灣方開始學韓文,從「안녕하세요」到「오늘 뭐 먹고 싶어요?」的過程中,他說自己感受到的不只是學會語言,更是一種「為對方改變」的愛意。現在他們已經結婚,還常開玩笑說:「感謝TOPIK,讓我們的戀愛升級。」
還有一位媽媽級學員,為了支持就讀韓國大學的女兒,開始自學韓文。她說:「雖然我年紀大,學起來慢,但只要能聽懂女兒生活中的一點點,我就很快樂。」
這些故事說明,不論年齡、背景或目的,只要願意開始,韓文就會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學習韓文的過程,不只是掌握另一種語言,更是重新認識自己的旅程。從不懂韓文字母,到能看懂文章、理解對話、進行語言交換,這中間的每一小步,都是自律與熱情交織的證明。
重要的不是一天學多少,而是每天都比昨天多知道一點點。哪怕今天只學會一句「밥 먹었어요?」,明天學會說「맛있어요」,後天能寫出「오늘 날씨가 좋아요」,這就是語言的魔法。
最終,那些曾在咖啡廳裡反覆抄寫的單字、那些錯誤百出的作文、那些尷尬卻真誠的語音訊息,終將組成屬於自己的韓文故事。
未來的你,一定會感謝現在堅持不懈的自己。
當語言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僅僅是一項任務,那份內化進心裡的能力,會讓人對人生產生全新的視角。不再只是背單字和記文法的過程,而是一種自我鍛鍊、自我打磨的修行。在持續學習韓文的路上,也逐漸學會了耐心、堅持,以及與不同文化建立連結的柔軟度。
有一位經常出差韓國的朋友分享,最初因語言不通吃盡苦頭,常常連基本點餐都困難。後來他開始自學韓文,不為考試,只為能在當地生活自在一些。他說,有一天走進熟悉的食堂,老闆娘一邊準備餐點一邊說:「요즘 한국말 많이 늘었네요!」(最近韓文進步很多呢!)那一刻他幾乎想落淚。不是因為語言變強,而是因為跨過了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鴻溝。
—
每個語言學習者,都會遇上低潮期。不論是背了卻記不起來的單字,還是講錯話時對方一臉疑惑的神情,都足以令人懷疑自我。但從無數經驗中可以看到,這些困難都是階梯,只要跨過,就會有新視野。
有一次某語言交換社團的朋友舉辦見面會,參與者都是韓文學習者。有中學生、有剛退休的銀髮族,也有帶著孩子來的媽媽。彼此聊起來才發現,大家一開始都害怕說錯,但就是因為有同伴、有目標、有趣味,才讓學習得以持續。有一位爸爸說:「我學韓文不是為了工作或考試,而是想要在韓國旅遊時,能自己問路、自己點烤肉,那樣才爽快!」
這樣的單純初衷,反而成為最大的動力。學語言從來不只是知識的累積,而是一種能力的養成、一份自由的實現。能聽懂、能說出、能理解一個異國文化的語言,是人生中極為珍貴的經驗。
—
學韓文的旅程中,常常會被一些小事打動。例如第一次聽懂韓劇角色的對白,不靠字幕也知道劇情走向;第一次寫出一篇完整的日記、投稿韓文作文比賽;第一次在韓國機場入境時,能流利地回答移民官的問題;第一次用韓文打電話預訂餐廳或查詢航班。
每一個小成就,都是對自己的肯定。語言學習不像考試一樣有明確的及格線,它更像一場長跑,過程中充滿不確定,但只要一步步前進,總會有收穫。
朋友曾提到,她的語言學習進步最明顯的一刻,是她能在百貨公司的電梯裡自然地用韓文回應一位老奶奶的問候。雖然只是簡單一句「네, 괜찮아요」,但那是一種來自心底的流暢感,沒有思考、沒有翻譯、沒有恐懼,就是一種溫柔而自然的回應。
—
韓文這條路,不只改變了語言能力,更影響了生活習慣、交友圈與人生視野。有位朋友說,學韓文讓他變得更勇敢,因為為了練口說,他主動參加各種聚會、勇敢開口。以前是內向型,但在語言學習中學會如何表達、如何傾聽,甚至也更懂得欣賞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維方式。
另一位學員分享說,學韓文之後,他開始看韓國新聞、關注時事,也漸漸理解韓國歷史與社會文化。語言不只是語言,它背後連結的是一整個社會脈絡,讓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更廣、更深。
而對於某些人而言,學韓文甚至影響了職涯選擇。有朋友從原本的行銷工作轉換跑道,因為熱愛韓文而考取翻譯證照,現在成為韓劇字幕翻譯的一員。每次看到自己的譯文出現在螢幕上,那種成就感無可比擬。
—
當初學韓文,也許只是為了興趣或旅遊,但走著走著,目標可能會逐漸延伸。有些人夢想能到韓國留學,有些人希望能在韓企工作,也有些人想要透過韓語,接觸更多文化與人群。
未來不必設定得多宏大,只要能持續學習,哪怕每天進步一小步,也是一種累積。有天或許會成為旅途中幫助迷路觀光客的「地陪」、也可能成為幫助韓國朋友理解台灣文化的橋樑。
語言的真正價值,不是會幾個單字或考過幾級,而是能否用這門語言打開更多理解世界的窗。
—
韓文不只是語言,更是一把鑰匙,打開另一個文化的門扉,也開啟認識自我的全新視角。
在這條路上,每個人走得速度不同,但每一步都是意義非凡的。那些曾經在清晨默背單字、深夜寫日記、社交場合中小心翼翼開口說話的瞬間,都值得被記得,也終將成為成長旅程中的亮光。
不必急,不必怕錯,不必跟別人比較。每個願意跨出第一步的人,都是值得驕傲的韓文學習者。
未來的某一天,當與陌生的韓國人自如對談、當自由旅行於韓國街頭、當一首韓文歌不靠翻譯也能明白情感,那時就會明白——所有的努力都值得。
語言不只是學習工具,它是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連結。
讓韓文,成為生活中持續發光的一部分。
進一步提升韓文實力,針對日常會話、新聞閱讀、意見表達都非常實用,尤其適合準備3級至4級考生反覆練習,並融入造句練習中:
→ 看整篇文章副詞+文法句型,會了就是你的超能力! 如果你一路讀到了這裡,恭喜你! 你已經成功把**韓文副詞+文法句型**系統學會了一大半。從一開始的「자주」「너무」這些看似普通的小副詞,到後來的「오히려」「일부러」這些語氣轉折詞,每一顆小單字都是韓文句子裡的重要鑽石。
副詞就像是語言的「情緒調味料」,它們雖然不是主菜,但卻讓整句話的風味完全不同。會用副詞,你的韓文就能「活起來」,不再只是教科書上冰冷的文法規則,而是真正能用來聊天、表達自我、跟韓國朋友打成一片的語言。